预应力是指在构件尚未作用外荷载前,预先对结构施加的应力。预应力一般与荷载引起的应力相反。日常生活中应用预应力的例子很多。
用环箍对木片施加预压应力,以抵消水产生的拉应力。
搬书用手施加预压应力,以抵消书自重产生的弯曲拉应力。
1、用预应力钢筋对混凝土构件施加预压应力
预应力混凝土梁在荷载作用下产生拉应力的地方,预先用预应力钢筋对它施加压应力,来部分或全部抵消荷载产生的拉应力。
施加预应力
Ø可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
Ø利用预应力产生的反拱抵消恒载引起的挠度;
Ø更充分地利用高强钢材的抗拉性能和高强混凝土的抗压性能;
Ø可减小截面尺寸,减轻结构自重,以便应用到大跨和高层中。
2、用预应力钢筋对混凝土构件施加预压应力
目前这种预弯型钢组合简支梁的跨度已达40m。若应用二次浇筑,形成预弯型钢组合连续梁,更能充分发挥这种结构的优越性,较大跨度可达80m。
这种新型预应力组合结构自重轻、承载力高、挠度小、结构高度小,又易于施工,在城市立交桥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设想在两山之间要建一座无筋混凝土桥:
Ø搭临时支架,铺预制混凝土块;
Ø用一排千斤顶对预制混凝土块施加预应力;
Ø在千斤顶之间浇筑混凝土;
Ø达到必要的强度后卸下千斤顶;
Ø在原千斤顶所占位置再补浇混凝土;
Ø拆下临时支架,一座不用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桥梁就建成了。(这和用手搬书的道理是一样的)
3、预应力是一个内力
对一块薄板施加预应力会不会使薄板失稳呢?
当压杆有偶然偏心或偶然侧向力作用而弯曲后,附加的力矩可能使构件越来越弯曲,甚至导致破坏,这就是失稳。轴向力作用下的薄板或长细杆件有可能发生失稳。
预应力是一个内力,当一块预应力薄板发生偶然弯曲后,预应力产生的附加力矩以及弯曲后的预应力筋对混凝土板的侧压力与偶然弯曲方向相反,将使构件变直。可见,预应力不但不会使压杆失稳,而且会使压杆更加稳定。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时我们会对预制长柱、长桩施加预应力了。
4、新型桥面预应力加固技术大有可为
从海口市桥梁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获悉,于198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海口新埠大桥,已于2015年6月进行了全面加固升级,目前已完工,且使用状况良好。加固工程首次使用了梁板板底张拉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新技术,提高了桥梁使用阶段的承载力和构件刚度,保证了结构安全。
海口新埠大桥横跨南渡江支流,桥梁距离河流出海口约为 3.6km,桥梁全长260m,是连接新埠岛和海口主城区的两座桥之一。桥面铺装为混凝土路面,上部结构为13 跨钢筋混凝土简支T 梁,每跨布设9片T梁,下部结构为柱式桥墩,支座为板式橡胶支座。
据海口市桥梁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桥长期受海洋气候和超重车的影响,T梁腹板、底板存在裂缝,裂缝宽度0.05~0.15mm。横梁状况良好。“历年结构定期检测表明,桥梁病害仍在进一步发展加剧。”
此次加固的主要内容包括:修补梁体裂缝;板底张拉预应力碳纤维板和锚固钢板;拆除原桥破损水泥混凝土铺装,铺筑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更换老化支座;改造桥面照明设施等。其中,首次采用的梁板板底张拉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是工程的亮点和难点。据介绍,传统的加固方式往往是被动受力的,而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是主动受力。碳纤维板所施加的预应力通过张拉锚固端和碳板胶共同作用并均匀有效地传递至梁体,提升了构件的承载力,同时减少扰度变形,减少或封闭构件裂缝,从而提高构件的刚度,改善使用阶段的性能。
海口新埠大桥加固工程完成后,桥梁安全运行得到有力保障,车辆通行更加舒适,行车噪音更小,桥上照明效果更好。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新技术在国内外各个重大的加固会议上都有被提及过,但国内的实际运用比较少。较近,在由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鉴定与加固分会主办的福州加固会议上卡本复合材料公司的技术总监再次具体阐释了此技术的优势与目前国内的成功案例分析。河南洛三高速公路小箱梁加固、云南鸡石高速公路箱梁连续梁加固、湖北鱼梁洲大桥加固等一系列成功案例及实际施工中的亮点与难点,再一次证实了新型桥面预应力加固技术大有可为。